法院公告 > 法院/地院提存所公告 > 地方法院提存所-如何辦理清償提存

地方法院提存所-如何辦理清償提存
如何辦理清償提存
在法律上,提存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清償提存,一種則為擔保提存,二種的目的不同。
所謂的提存,是基於法律上的原因,將一筆金錢或有價證券,存在法院的提存所內,目前各個地方法院都有提存所。
「清償提存」之目的是為了清償債務。而「擔保提存」之目的是做為擔保,一般是在假扣押、假處分或假執行之情形,債權人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之財產財產,法院怕債權人是隨便亂聲請,而導致債務人因被強制執行而受到損害,會要求債權人拿出一定比例之金錢或有債證券,存放在法院提存所內,若債權人的確是隨便亂聲請強制執行,也確實造成債務人受有損害,則債務人可向債權人請求損害賠償,而以債權人提存之提存金作為賠償金額,當然,如果債權人提存的金額不夠賠,債務人還可向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
壹、提存的原因
一、債權人受領遲延,或不能確知孰為債權人而難為給付者(民法第三二六條)。
二、市、縣地政機關發給補償地價及補償費,應受補償人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或所在地不明(土地法第二三七條第一項)。
三、其他法律規定。例如強制執行法第一三三條、破產法第一四四條、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八條等。
貳、管轄的法院
一、清償提存事件,應向清償地法院提存所為之(提存法第四條)。清償地,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應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以給付特定物為標的者,於訂約時,其物所在地為之。其他之債,於債權人之住所地為之(民法第三一四條)。
二、債權人在中華民國無住所或住所不明時,以在中華民國之居所,視為住所;無居所或居所不明者,以其在中華民國最後之住所視為住所(提存法第四條)。
三、債權人在中華民國無最後住所,或不能確知孰為債權人,致難依前二項定其清償地者,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提存所辦理之。
四、強制執行法關於債權分配金額或破產法關於破產債權分配金額之提存,由受理強制執行或破產事件之法院提存所辦理之。
五、政府機關應發徵收土地之補償費或遷移費及照價收買土地之地價或補償費,其提存由該機關所在地之管轄法院提存所辦理之。
參、提存的程序
一、提存人上網下載或法院服務中心購買提存書及提存通知書各一式二份(可以用電腦打字或寫好一份不要簽名蓋章,影印後在簽名蓋章)。如提存物受取人有二人以上時,提存通知書應按增加人數每人加添一份,依式逐項填明並記載聯絡電話,由提存人簽名及蓋章後持向提存所初核。提存書(http://www.6law.idv.tw/law2/ZP-1.doc) 提存通知書(http://www.6law.idv.tw/law2/ZP-2.doc)
二、提存人應攜國民身分證及印章到提存所辦理,並得委任代理人為之,惟應附具委任狀,記明有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一項但書及同條第二項之特別代理權(委任狀亦可向本院服務中心購買)。其受任人應攜帶國民身分證及印章。委任狀應加蓋提存人於提存時使用之同一印章,如印章前後不同,應附具提存人之印鑑證明書或其他足以證明印章真正之文件。提存人如僑居國外,無法親自到場辦理者,代理人應提出經駐外單位簽證屬實之授權書或由僑務委員會所屬單位出具之印鑑證明書代辦提存。
三、提存所就提存人填妥之提存書、提存通知書,認為合於提存程序者,提存人得逕向本院服務中心駐院代理國庫之台灣銀行繳納提存物及提存費(每件在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以上者,須繳納提存費六十元,未滿一千五百元者,無庸繳費)。於取具國庫存款收款書第二通知聯、提存費繳款書第六存查聯後,連同提存書、提存通知書,再持送提存所覆核分案。
四、提存所收到上開文件,認為應予提存者,應於提存書上載明提存物保管機構名稱、地址、收受日期及收受證明,加蓋「准予提存」章戳及提存所主任簽名章、公印後,交由提存人收執,並將提存通知書送達提存物受取人。
五、填寫提存書及提存通知書時,提存人(含受任人)之姓名、住址、身分證統一編號應與身分證明文件所載相同;如得知提存物受取人之身分證統一編號者,應請一併填寫。
參考資料及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71301489
提存法施行細則
第 1 條 本細則依提存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訂定之。
第 2 條 法院收到提存書或請求書後,應於一日內處理完畢,其須經調查者,應即調查,除有特殊情形,經法院院長核准外,應於五日內調查完畢,並於調查完畢後一日內處理完畢。
第 3 條 提存所接到提存物保管機構轉送之提存書後,應就左列事項,審查其有無欠缺:一 法院是否有管轄權。二 提存書狀,是否合於程式。三 提存物與提存書之記載,是否完備。四 應提出之證明文件,是否完備。前項審查,由提存所佐理員報請提存所主任核定。
第 4 條 聲請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而可以補正者,應當場命其補正,無法當場補正者,應限期命其補正。
第 5 條 提存所為調查時,如命當事人、關係人或保管機構人員以言詞陳述,應作成筆錄,記載左列事項,由為調查之人員簽名。一 調查之處所及年、月、日。二 調查人員之姓名。三 調查之事項及其結果。四 到場當事人、代理人、關係人、輔佐人或保管機構人員之姓名。五 調查之公開或不公開。前項筆錄,應依聲請當場向受調查人朗讀或令其閱覽,並命其於筆錄內簽名。受調查人對於筆錄所記有異議者,提存所調查人員得更正或補充之。如以異議為不當,應於筆錄內附記其異議。
第 6 條 提存所,應置左列簿冊:一 提存事件收件簿。二 提存事件辦案進行簿。三 其他依法令備置之簿冊。第 7 條 關於民法第三百三十條所規定之期間,自提存之翌日起算,但因提存物之品質或數量不合,而命補正者,應自補正或補正期限屆滿之翌日起算。
第 8 條 提存法第七條第一項及第十四條後段所定當地代理國庫之銀行,係指中央銀行或其轉委代辦國庫事務之金融機構而言。地方法院院長,依提存法第七條第二項指定保管提存物者,不得以個人經營之處所為之。
第 9 條 提存物保管人,依提存法第十四條規定拍賣提存物,應報請法院提存所轉送該管法院裁定許可。前項拍賣,在拍賣法未公布施行前,得照市價變賣,但應經法院公證人、自治機關、警察機關或商會之證明。拍賣期日應報知提存所,並通知提存人及債權人到場,但無法通知或屆期不到場者,拍賣不停止進行。拍賣或變賣之提存物,扣除拍賣、變賣、保管及其他費用後,其餘額應由原保管人代填國庫存款書一式六份。提交當地代理國庫銀行之該管法院提存款戶保管之。並由原保管人將其情形及計算書,報請法院發還保管品寄存證。
第 10 條 受取權人對於提存通知書無正當理由,拒絕收領者,提存所得命送達人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及第一百三十九條之規定辦理。
第 11 條 提存人填報受取權人住所錯誤或不明確者,應限期命其補正或聲請公示送達,逾期未予補正或公示送達者,提存所得依職權調查或逕依提存法第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將提存通知書公告之。
第 12 條 (徵收土地住所變更之處理)政府機關依法徵收土地之補償費或遷移費及照價收買土地之地價或補償費之提存,土地或建物所有人原登記之住所有變更,致無法送達時,提存所應限期通知聲請提存機關查明新住所或依法聲請公示送達。
第 13 條 依提存法第十條第三項聲請公示送達者,應否准許,由提存所以處分行之。其聲請有欠缺者,提存所應限期命其補正,逾期不補正或其聲請經駁回者,以不聲請公示送達論,受取權人送達處所不明者,應由提存所將提存通知書公告之。
第 14 條 提存通知書因受取權人死亡無法送達者,提存所應命提存人查報或依職權查明繼承人姓名、住所後對之送達。其繼承人有數人者,通知其共同領取提存物。
第 15 條 不能確知孰為債權人而為提存者,提存所應將提存通知書公告之。
第 16 條 依提存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三款、第四款之規定,聲請法院提存所返還提存物者,無庸法院裁定。
第 17 條 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提存所之處分提出異議者,無停止執行之效力。但提存所或法院得斟酌情形,於異議終結前,停止原處分之執行。
第 18 條 依提存法第十條第二項、第十五條第二項及第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提存人得取回或聲請返還提存物期間屆滿後,其係現金,應由法院於「代存單」背面載明逾期未領歸屬國庫之旨,加蓋印信,並填具繳款書解繳國庫,如係物品,由法院洽商財政部處理之。
第 19 條 依提存法第二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對於法院之裁定,得提起抗告者。以異議人及當事人為限。
第 20 條 聲請提存,應提出左列文書:一 提存書:提存人應購提存書一式二份 (附式一) 。依式逐項填明,由 提存人簽名或蓋章。二 提存通知書:為清償提存者,應添附提存通知書一式二份 (附式二) ,如提存物受取人有二人以上時,應按增加人數每人加添一份。三 國庫存款收款書或保管品聲請書:提存物為現金者,應填具國庫存款 收款書一式六聯 (附式三) ,提存物如為有價證券或貴重物品者,應 填具國庫保管品聲請書一份 (附式四) 。四 提存費繳款書:聲請提存應填具該繳款書一式六聯 (附式五) ,其提 存金額或價額未滿銀元五百元或為擔保提存者,免填。五 提存原因證明文件:擔保提存:提存人應附具法院裁判書正本或影本 。如以抄本或節本代替者,應由提存人簽名或蓋章證明與原本無異。清償提存,關於提存原因之證明文件,無庸附具。六 雙掛號郵票及信封:提存書應添附書就提存人及領取人姓名、住址、 貼足雙掛號郵票之信封各一個。 (備 註:附式一~五請參閱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 83 年 5 月版 (三八) 第 26191-26208 頁)
第 21 條 提存物為現金或有價證券或貴重物品者,提存人應將提存物及提存費連同提存書,一併提交當地代理國庫之銀行。
第 22 條 提存物為貴重物品時,應由提存人請求當地代理國庫之銀行及提存所邀請專家鑑定其是否無危險性,且適於提存,作成紀錄,其無危險性且適於提存者,當場會同密封,於封縫處簽名、蓋章原封交存,其費用由提存人支付。代理國庫之銀行,對於前項物品之真偽、品質、重量及價值,不負認定之責任。
第 23 條 提存物不適於國庫保管者,提存人應聲請提存所指定保管提存物之處所,由提存人將提存物連同提存書提交該處所。提存人為前項聲請時,應同時向法院繳納提存費,並將繳費聯單黏附提存書。第一項提存物保管處所,應受法院提存所之監督,並隨時報告提存物保管之情形。
第 24 條 提存物保管機構收到提存書及收清提存物後,應依下列規定制作聯單:一 現金部分:該管法院所在地代理國庫之銀行,應於國庫存款收款書, 加蓋收款印章及日期,將第一聯交提存人收執,第二聯黏附於提存書 交提存所,以代通知,第三聯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會計室記帳,第 四聯代存單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出納室作為發還提存金之憑證,第 五聯留國庫記帳,第六聯代國庫備查簿。二 有價證券及貴重物品部分:該管法院所在地代理國庫之銀行,應於國 庫保管品收入憑證 (附式六) ,加蓋收受印章及日期,第一、二、三 、聯由國庫機構留用,第四聯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會計室記帳, 第五聯黏附於提存書交提存所,以代通知,第六聯交提存人收執,第 七聯保管品寄存證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出納室,作為發還提存物之 憑證。三 普通物品部分:法院提存所指定之提存物保管處所,應於保管品收入 憑證加蓋收受印章及日期,將第一聯交提存人收執,第二聯黏附於提 存書交提存所,以代通知。第三聯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會計室記帳 ,第四聯交該管法院提存所轉送出納室,作為發還提存物之憑證,第 五聯留存代備查簿。
第 25 條 當地代理國庫之銀行收到提存費繳款書及收清提存費後,應於繳款書加蓋收款印章及日期,第一聯交提存人收執,第二、三聯由國庫存查或轉報,第四、五聯交該管法院記帳及轉送審計部,第六聯交該管法院提存所附卷。
第 26 條 提存所收到前兩條之提存書、及國庫存款收款書或保管品收入憑證聯單後,應於提存書上記載提存物保管機構名稱、地址、收受日期及收受證明,加蓋公印,發給提存人,如為清償提存者,並將提存通知書送達提存物受取人。如為擔保提存者,應即通知執行法院或有關機構。
第 27 條 聲請取回提存物,應作成取回提存物請求書一式二份 (附式六) ,為提存時同式之簽名或加蓋同一之印章,並附具下列文件:一 原提存書。二 依提存法第十條第二項後段之規定而請求取回時,應提出通知書。三 依提存法第十五條第一項各款之規定或指定受取人無權受領而請求取 回時,應提出相當確實之證明。四 依提存法第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規定而請求取回時,應提出法院裁判 書或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或和解筆錄或調解書或受擔保利益人同意 之證明文件。前項裁判確定證明書未提出者,提存所得向原法院查明。 (備 註:附式六請參閱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 83 年 5 月版 (三 八) 第 26209-26216 頁)
第 28 條 聲請領取提存物,應作成領取提存物請求書一式二份 (附式七,) 由聲請人簽名蓋章,並檢附下列文件:一 原提存通知書。二 領取提存物之人,如應為對待給付時,應提出提存人之受領證書、裁 判書、公證書或其他證明已經給付或免除其給付或已提出相當擔保之 文件。三 由提存物領取人之繼承人請求領取者,應提出足以證明其為合法繼承 人之文件。 (備 註:附式七~八請參閱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 83 年 5 月版 (三八) 第 26217-26220 頁)
第 29 條 前兩條之請求,如委任代理人為之者,應附具委任狀,載明代理權之範圍。提存人委任代理人取回提存物者,前項委任狀,應加蓋提存人於提存時使用之同一印章。如印章前後不同者,應附具提存人之印鑑證明書或其他足以證明印章真正之文件。受取權人委任代理人領取代存物者,第一項之委任狀,並應附具印鑑證明書或其他足以證明印章真正之文件。領取提存物,其金額或價值在銀元一萬元以下者,代理人如證明為受取權人之配偶、直系血親、尊親屬、或已成年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或二親等之兄弟姐妹時,毋庸提出前兩項規定之證明文件。
第 30 條 提存人或受取權人不能提出取回或領取提存物之必要文件者,提存所應為公告,公告期間為二十日,利害關係人對於提存物之取回或領取有異議者,得於該期間內聲明之。前項公告,應黏貼法院牌示處,並命登載新聞紙一日至三日。第一項期間內,無人聲明異議者,提存所應准許提存人或受取權人取回或領取提存物。
第 31 條 請求取回或領取提存物,經提存所主任審核,認應准許者,應作成發還提存物通知單 (附式九) ,通知同院會計室核對帳卡,加編代傳票字號,並由出納室檢出原「國庫存款書代存單」或「保管品寄存證」,送經會計主任及機關長官或其授權代核人員蓋章後,加蓋出納員印章發給聲請人。聲請人領取前項代存單或保管品寄存證,應攜帶國民身分證 (必要時應提影本二份附卷) 及印章。 (取回提存物之聲請人,應攜帶提存時所用之同一印章) ,代理人代領時,亦同。 (備 註:附式九請參閱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彙編 83 年 5 月版 (三 八) 第 26221-26223 頁)
第 32 條 領取人應在前條「代存單」或「保管品寄存證」上簽名、蓋章,並攜帶身分證明文件,持向當地代理國庫之銀行或指定保管提存物之處所具領。原封保管之貴重物品,領取人領取時,應當場自行驗明密封原封。
第 33 條 領取人得將國庫存款收款書代存單,請求代庫銀行或其分行將應領款項,轉存於其設於該銀行之帳戶。
第 34 條 提存金之利息,應於請求取回或領取提存金時,由請求人逕向該管法院所在地代理國庫之銀行請求計算給付。提存有價證券請求利息或紅利者,應以書面向提存所為之。提存所認前項請求為有理由者,應代向有關機構領取後,予以轉給或代替提存。
第 35 條 依提存法第十二條請求代替提存或連同保管者,應以書面向提存所為之。提存所認前項請求為有理由者,應代向有關機構領取後,代替原提存物或連同保管之。
第 36 條 保管機構保管金錢或有價證券以外之物品,得徵收保管費,但不得超過同類物品保管業所收取保管費用。
第 37 條 提存所應備有關提存用紙,附印填寫須知,分裝成套,供當事人使用,並得酌收工本費。
第 38 條 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資料來源http://www.6law.idv.tw/
臺灣高雄 法院提存所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 99年 0 月 00 日發文字號:(99)OO字第 0000 號
主旨:聲請人OOO遺失提存書,利害關係人對其取回本院00年度存字第000號擔保提存物之請求如有異議,得於20日內向本所聲明,逾期即准其取回。
依據:提存法第33條 主 任 OOO
臺灣板橋 地院提存所 公告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 99 年 0 月 00 日發文字號:(99)OO字第 0000 號
主旨:公示送達本院99年度O字第0000號提存人臺灣OO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O股與受取權人OOO間清償提存事件,提存物為新台幣O萬O仟O佰O拾元整,應送達之提存通知書壹件,受取權人得隨時向本所領取。
依據:提存法第27條、民事訴訟法第149 條第3 項、第151 條第2 項。主 任OOO
刊登地方法院提存所無論您在士林、桃園、台中、台北、板橋、高雄或金門、澎湖、馬祖等外島地區,全國各縣市皆可服務。刊登提存所廣告請將您所要刊登的內容及您的連絡方式傳真至02-22660730 本公司接收到傳真內容後會以最快的速度與您連絡並估價。
見報後本公司會將刊登之新聞紙及收據給您辦理各項業務之用。
電子信箱:ao79080@yahoo.com.tw 刊登報紙公告02-22616645 曾小姐